三、地质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指中小型的构造运动,如断裂、褶皱、火山等。不同的地质构造形成不同的原始地貌形态,同时不同的岩性又影响到地貌的发育。
(一)、断层地貌
    1、断层崖  断层的上升盘往往形成断层崖。
    当断层崖被夷平后,如果上升盘岩性比较软弱,则容易被侵蚀变低,下降盘岩性比较坚硬,反而相对凸起形成悬崖,称之为断层线崖。这种与地质构造形成的原始地貌相反的地貌,称为逆地形。
    经过后期的流水侵蚀,断层被许多V形谷切割成不连续的断层三角面。


   

    2、断层谷  断层带岩石破碎,容易风化和被侵蚀,因此,沿着断层带往往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
    3、掀斜山  因地壳不等量抬升,山脊(分水线)靠近抬升量大的断层一侧,形成山体一坡短而陡,另一坡缓而长,剖面上两坡不对称,
    掀斜山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地质构造上的阶梯状断层形成地貌上的多列具有同一倾斜方向的掀斜山体。
    ②地垒山走向大致平行的两条断层之间的上升盘形成地垒,地貌上称之地垒山,反之,共同下降盘形成地堑,地貌上称之断陷谷或断陷盆地。

(二)、褶皱地貌
    1、 背斜和向斜地貌
    岩层的褶皱运动形成褶皱地貌,背斜往往成山,向斜往往成谷。


   

 2、单斜地貌
    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统称单斜地貌。坚硬岩层通常形成逆向坡陡,顺向坡缓的单斜山。如果岩层倾角小于40度,则顺向坡就比较和缓,称之单面山;如果岩层倾角大于40度,则两侧山坡坡度都很陡,称之猪背山。
    3、穹窿山地地貌
    穹窿是指岩浆侵入或轴向直交的两组褶皱运动所造成的椭圆形或短轴背斜状的隆起。
    由岩盐或粘土穿刺到较硬的岩层中形成穹窿状隆起,也叫底辟构造,形成规模很小的高出地面仅十多米的小丘。

  下一页